农苗网

|

东莞苗木网
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东莞资讯 > 正文

东莞:工厂吃掉绿地 钱多有啥意义

发布日期:2010-06-11 00:00:00  来源:南方日报   作者:  浏览次数:1325

东莞苗木

东莞实施“碧水工程”,治水累计投入140多亿元。图为环境日渐优美的东莞运河

东莞:工厂吃掉绿地 钱多有啥意义

    当东莞完成了工业化的“原始积累”,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逐渐露出了其“狰狞”的面目。人们发现,天不再蓝了,水不再清了,烟囱冒黑烟,水管流污水。较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东莞运河,以前能洗菜淘米,后来竟臭不可闻。

    东莞不和广州、深圳比高楼大厦,要比生态环境,比绿化水平。

    阿生是地道的东莞人,家住莞城运河边。以前,阿生家的房子靠近运河这一边的窗户常年关闭,因为运河的臭味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。而现在,阿生家不仅窗户经常大开,傍晚还会和家人一起在运河边的长廊散步。“不言而喻,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着这个城市居民的梦想。”阿生感慨地说。

    而在东莞市副市长梁国英那里,阿生的心声正是这个城市管理者思考的一个命题。“毫无疑问,如果为了发展经济,把城市弄得乌烟瘴气,处处是工厂,处处是烟囱,处处无绿地,那经济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呢?”

    完成原始积累,东莞运河也臭了

    在梁国英看来,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发展,要让老百姓享受到发展的成果,除了要让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之外,更重要的是要还老百姓一片绿水青山,让他们拥有好的生活环境。

    然而,翻开东莞发展史,我们不难发现,对生态的关注不仅是一个民生话题,更是一种发展模式的考量。

    作为广东工业化的典型,东莞与“生态”一词一直有着不解之缘。

东莞:工厂吃掉绿地 钱多有啥意义

    30年前,东莞处于农业文明时代,荔枝挂枝头,佳果飘芳香,好一派田园风光。

    改革开放之初,东莞以遍地开花的“三来一补”方式,在农田中崛起制造业大市,用不足20年的时间成就了“世界制造业名城”的光环。“东莞塞车,全球缺货”,是这个“世界工厂”形象的诙谐比喻。

    然而,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。当东莞完成了工业化的“原始积累”,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逐渐露出了其“狰狞”的面目:环境污染、土地单位产值低、产品附加值低……

    人们发现,天不再蓝了,水不再清了,烟囱冒黑烟,水管流污水。较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东莞运河,以前能洗菜淘米,后来竟臭不可闻。

    对生态环境的欠债,让东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据了解,近几年东莞单单在治水方面的投入就超过140亿元。

    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。转型,成为各界的共识。

 

 
  • 下一篇:
  • 上一篇:
 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